首页 > 文化 > 文苑

镇安:滇西大地上的文化地标

发布时间: 2020-08-27 16:24:51

来源: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DJI_0083 全景.jpgUUU保山日报网

  失去记忆的城镇,无论如何不是我们理想中的城镇,文化遗产作为城镇近现代化进程中的特殊遗存,是阅读城镇的重要物质依托。UUU保山日报网

  龙陵县的镇安古名勐淋,是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古驿站。明朝初年在这里设置了“金齿千户所”。明万历12年(公元1584)2月,缅甸洞吾王朝曩乌率领缅兵6万人入侵镇安,防守指挥吴建勋、千户祁雒垣、百户徐应彩皆被杀。同年11月,缅兵被明朝戍边名将邓子龙军队击败溃逃。明万历13(公元1585),明朝庭将勐淋金齿千户所改为镇安守御千户所,“辖18土舍”,成为龙陵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清乾隆35年(公元1771)在今县城设龙陵厅厅治后,镇安仍设有驿站、公馆。现在镇内有东、西、南、北四门名称,一些地方城墙残基仍在。镇内有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的乐善庵古寺,一棵明代种植的古柏胸径达2.7米、高30余米,仍生长旺盛,树冠浓荫苍郁;始建于明代的孔庙(文昌宫)和关帝庙已被毁;坝子东面的吴高坡遗有邓子龙屯兵营地遗址,名叫“老邓营”。由坝尾河溯流而下5公里,有热水塘温泉和“阴阳瀑布”奇观,坝子南部有称为“高山镜泊”的八O八水库。UUU保山日报网

  走进镇安,解读逝去的人文密码,品味残存的文化地标乐善庵、老邓营、古城墙残垣……,那是一枚枚中国文化的印章,深深地钤在历史的长卷上。UUU保山日报网

IMG_0181.JPGUUU保山日报网

  我在坦荡如砥的镇安街上徜徉,儿时的记忆翩然眼前。成“十”字型的四条镌刻着历史沧桑的青石板街道将东、西、南、北城门串连在一起,一条条青石铺筑阑尾似的巷道将一个个农家小院相连结;民居大部分是一正两厢带照壁的木结构建筑,数几建于明清飞檐翘角雕龙画凤的深宅大院都是有钱人家的府邸。城墙早已毁于战乱,偶有孑遗,已属凤毛麟角。我家就住在南门城墙边上,儿时,爷爷曾带着我挖掘残存的城墙砖砌厩墙,当搬运着一块块沉重的城墙砖时,我曾萌生过长大了再造一垛城墙的遐想,当然,我不知道我和爷爷在摧毁一段历史。UUU保山日报网

  记忆中的镇安街道对峙着一幢幢低矮的木柱房、杂货铺、小食档、百货店林立街旁。而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商幡上大书“茶”字的茶馆。若干个竹制椅凳陈室,茶客围着陶茶具欢聚,沸水氤氲,茗香四溢,烤茶、煮茶,不连干三大碗不算男子汉。茶浓于水,待客不奉茶,不见真情,喝个碗底朝天,方显英雄本色。UUU保山日报网

  故乡的茶寮是缙绅名流、文人雅士往来酬酢之地,也是市井布衣、素面朝天的农夫、行商在贾谈天侃地的场所,蹲茶馆是一份悠闲的享受,可以让疲惫的身心作一次小憩,使闭封的心扉得于开启。UUU保山日报网

  孩提时我极喜泡在茶馆里看茶客们一杯清茶,几样小吃,把盏临街,世事任凭说,尽付谈笑中。时而作抚今之浩叹,时而发思在古之幽情,茶兴、逸兴融汇为生活的温馨。听村学究侃“三国”,叙“水浒”,谈“红楼”;吟咏白居易“盛来有佳色,咽罢余芳香;不见杨慕巢,谁人知此味”。“苏东坡”从来佳茗似佳人。“陆游”“客散茶甘留茶本”的绝唱佳韵,在荒芜的心田上播下求知的种子,茶馆一如蒙馆,促成我与文学结缘。UUU保山日报网

  几度春秋,几多风雨,我十二岁时考上县中负笈离乡,或从戎或经商或为文,渐渐和茶馆疏远。偶尔回乡,也是匆匆过客,无暇去寻逝踪。UUU保山日报网

  今年春节,我携妻儿回乡小住,漫步镇安街,宽阔的水泥街道旁,钢混、砖木结构建筑巍立于街两边,时装厅、家电行、商肆酒楼面市毗连,行人摩肩接踵,十分热闹;一条条水泥浇筑的巷道直接入户,民居大部分变化成了砖木或钢混结构的建筑。打开记忆的闸门,寻觅沉淀于脑屏的印象,古朴的茶馆已消溶在现代文明之中,代之以装饰豪华气派的新潮茶座。上档的饮料、茗品萃天下之大全,古朴的民风遗俗已荡然无存,乡人也在追赶着消费新时尚。面对繁华市容,撩起绵绵的追思和岁月逝去的怅惘,使人在凝重中品味到几许苍凉。UUU保山日报网

  沿着逶迤的盘山小路蹬临“老邓营”,镇安坝尽收眼底,有两个足球场大的平川生长着低矮的树木和茂盛的杂草,一块凸起的平台是邓子龙将军的阅兵台,距阅兵台约200米的洼地上有一口干涸的水井,据说,当年邓子龙扎营吴高坡被缅兵切断了水源,邓子龙将佩剑插入此地即涌出了一股清泉,解决了将士的用水,后人称之为“邓公泉”。此泉奔涌数百年不断流,1976年龙陵大地震时干涸。UUU保山日报网

  睃巡“老邓营”,勾沉稽往,尘影梦痕,历历在目。我仿佛看到了邓子龙将军跃马挥戈带领坚甲利兵、铁流貔虎驱逐外敌的强大军阵,硝烟起处强虏灭。一种“斯人不再,逝者长已矣”的情愫萦怀。UUU保山日报网

  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乐善庵,又名崇善寺。历经数百年兵燹战乱和自然灾害的洗礼,解放后,尚存大殿一间及清嘉庆九年(公元1804)刊立的“崇善寺常住碑记”一块,明代种植的古柏一棵,经重修后1988年该寺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乐善庵烟火旺盛,钟磬声声、香烟袅袅、焚唱不绝;进入这方圣地,让人感受到禅者“乾坤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室,秘在形山”的意境。UUU保山日报网

  热水塘温泉距镇安5公里,距320国道龙陵过境段300余米,交通便捷。这里山峦葱郁,一条从大山皱褶里洒逸而出的勐梅河,将泉区隔为两处,一处在河北岸的削壁下的岩石之中,人称“母龙塘”,每到秋冬季节,河水下降后,泉眼便露出河面,人们凿池而浴。公龙塘南侧有一巨大水潭,潭后是一道10多米高的银色瀑布,飞珠溅玉只坠潭中,溅起的水雾迷濛上升,与公龙塘的热雾搅和在一起,瑰丽迷人。UUU保山日报网

  公龙塘泉水温度达100℃;母龙塘不失为“小家碧玉”,温文尔雅,泉水温度仅为40℃—50℃之间,泉水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能有效治疗风湿、心脑血管、妇科等10多种疾病。据测量:热水塘共有大小泉眼21个,日出水量达1200多吨。泉区怪石嶙峋、灌木丛生,河中有“龙头石”、“龙脖子”等景观;距温泉200余米处有一长12米、宽3米的天然石棺,为泉区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温泉左侧大片火红的攀枝花和公龙塘背后晶莹剔透的瀑布,热气腾腾的雾岚,点缀在树林中的茅寮,构成了一幅山水写意画。UUU保山日报网

  云南康丰糖业公司投资引入热水塘温泉水在镇北社区建成了老梨树温泉度假村,社区“两委”依托老梨树温泉度假村发展乡村旅游业。引进2户农业产业化龙头公司,流转土地400余亩,发展观光农业,种植烤烟1000余亩、油菜200亩、向日葵100亩,打造“三花”村(油菜花、葵花、烟花)。让游客春季看数百亩油菜花和达摩山几千亩杜鹃花人灿烂绽放;夏季赏田畴烟花点点、葵花朵朵,茶园“采茶调”飘荡;秋季观稻田翻金浪,“鱼戏香稻间”;冬季“泥腿杆剧团”演出弦歌不断……UUU保山日报网

  向阳寨是一个传统文化与田园牧歌景致相交融的村落。依山而建的农家小院都是典型的一正两厢带照壁的滇西民居,一条昂首冲天10余米长的龙(窑)形寨门镶嵌着“向阳寨古陶文化村落”9个行书,9道窑门托举起直飞云霄的长龙,龙首前是一个由土陶罐叠加的塔造型;景观墙上的陶罐、陶钵、陶缸等生活用具散发着历史的陈香,以二十四节令命名的24盏太阳能景观灯上告白的农谚充盈着浓浓的稼穑气息。别致的土陶文化广场、古朴典雅的观景台、内涵丰厚的土陶文化墙,凸现着向阳寨的人文内涵。UUU保山日报网

  寨中顺山势从低向高卧着两条长长的“龙窑”,不少农户的院子里晒着土陶件,厢房是制陶作坊,时断时续的揉泥声,隐隐约约的转机声……这是一个定格着200余年历史烟云,山水可望,乡愁可寄,文脉可寻的土陶古村落。许多游客到土陶作坊里欣赏和体验这门“泥与火的艺术”,感受古老的土陶文化,品味渐行渐远的缕缕乡愁。每年到向阳寨“玩泥”的游客达1万多人次。UUU保山日报网

IMG_0169.JPGUUU保山日报网

  镶嵌在镇安南部崇山峻岭中的八O八水库蓄水量为1032万立方米,库区面积约10平方千米,由5个自然山洼连通而成。水面开阔,库中三座800平方米见方的小岛呈菱型矗峙其间。早年的一丛丛小灌木已长成蓊郁森林。UUU保山日报网

  库内碧波荡漾,四周绿树成荫,几幢农舍散布在水边,岛中有袅袅炊烟升起,俨然一番世外桃源景象。过惯了城市喧嚣生活的人们,闲暇之是游此地,使人身心舒畅,疲劳亦得消除。夜宿于此,万籁寂静,只有涛声松声隐约传来,绵绵催人入眠。清晨,当红日跃出山巅,可见碧波万顷,阳光聚金,其秀丽、其壮美,实如登临仙境。逢着雨天,湖中的树,精巧柔和交映成趣;倒影倩倩、色彩迷离,如梦幻、似仙境,蔚为壮观,给人带来缕缕遐想。尤其那闻名滇西的龙陵雨。雨点轻叩林中树,抖落声声脆如珠,恰如空山鸣琴,幽旷静美之极,如发金石之声,又似水滴深涧,让人如入超然境界。雷 华/文 朱昌维/图UUU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 UUU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