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龙陵

种下“致富”草,走上“脱贫”路(脱贫故事)

发布时间: 2020-09-22 10:53:37

来源: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紫皮石斛 杨开庆 摄
 
赵菊润在培训贫困户
尹国能在石斛大棚里劳作
科研人员在收集生物防治数据
许庆省在管护山林石斛

  在龙陵,石斛又被叫作“黄草”。自2008年开始规模种植石斛以来,龙陵县石斛产业的发展虽历经曲折但从未间断。10多年来,这株“草”长成了产区农民的支柱产业,帮助贫困户闯出了脱贫致富的新路子。ccc保山日报网

  脱贫草ccc保山日报网

  龙陵县龙山镇河头村卜窝寨组的许庆省,今年37岁,他与石斛的故事,要从11年前说起。ccc保山日报网

  2009年,26岁的许庆省在省城一家货运公司打工,每月1000元收入,刨去寄回家和吃喝拉撒的部分已所剩无几。那年3月,在与家人闲聊中,他得知村里种植石斛的农户,个个赚得盆满钵满。于是,一个念头在他脑海里闪过——不如回家种黄草!ccc保山日报网

  当机立断,许庆省辞去了昆明的工作,带着满腔热血背上行囊毅然回到了家乡。ccc保山日报网

  知易行难,返乡的许庆省碰了满鼻子的灰。选地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如何挑选种苗、怎样搭建石斛种植床……这些无法回避的问题纷纷砸向了他。“我想做点事情,也想证明给大家看,种黄草这件事并不是我心血来潮的想法。”于是,他穿梭在不同的石斛大棚里向种植户们虚心求教,又积极参加相关部门开设的石斛技术培训班。ccc保山日报网

  2009年4月,许庆省到农村信用社贷了5万元钱,他要在土地上“大展宏图”。ccc保山日报网

  “贷款一到手,我就去买了种苗,把田誊出来建起了大棚。”那一年,许庆省家的两亩田都种上了黄草。为此父母有过不少担忧,但最终也拗不过这个“雄心壮志”的儿子。ccc保山日报网

  之后几年,照看黄草成了许庆省唯一的工作。虽然石斛再也没有过曾经的高价,但也足够许庆省一家开销。2012年,许庆省还清了信用社的贷款。ccc保山日报网

  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岂料2013年的一场大霜,使许庆省的石斛几乎全军覆没,他脱贫致富的梦想也因此面临着重大考验。ccc保山日报网

  为了去砍竹子来加固遭遇霜冻的大棚,许庆省从竹梢上摔了下来,腰椎严重受伤,身体里留下的六根钢针,也让他再也干不了重活。ccc保山日报网

  因为伤病,许庆省家被列为建档立卡户。所幸种植石斛较为省力,不服输的许庆省仍旧紧紧与石斛“依偎”在一起。在政府的帮扶下,在技术部门的支持下,许庆省的石斛种植技术不断提升。ccc保山日报网

  2017年,靠着石斛种植脱贫出列的许庆省娶上了新媳妇。2018年,许庆省将自家的山林全部投入到石斛种植中。这一年许庆省靠石斛收益翻新了家园。ccc保山日报网

  依靠石斛种植,许庆省带着一家人走出了困境。在龙陵县,有不少像许庆省一样的贫困群众,依靠着石斛种植走上了“脱贫”之路。ccc保山日报网

  致富路ccc保山日报网

  距离河头村40公里的横山村,是龙陵县最早一批享受到石斛红利的村落之一。ccc保山日报网

  2012年前的龙陵,石斛犹如一株“仙草”带给斛农财富,种植者趋之若鹜。ccc保山日报网

  大量的种植,给市场销售带来了压力。2013年初,眼看几千亩石斛到了收获季节却销路寥寥。龙陵县政府及时反应,成立了招商小组,兵分三路前往上海、广州、昆明进行石斛招商。ccc保山日报网

  不久从上海传来好消息,也正是从那时起,沪商正式进入龙陵,与斛农携手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ccc保山日报网

  目睹石斛带来的不菲红利,2013年初,做土建工程的尹国能拿出所有积蓄,将所有田地都种上石斛,他想要在这场声势浩大的黄草致富蓝图中分一杯羹。ccc保山日报网

  无奈事与愿违。那年冬天,石斛大棚里80%的冻伤害率,让这个倾其所有的汉子红了眼眶。“种之前我怕过,怕种不成功,怕品质不好。想不到,先是被冻坏了。”说起那些年,尹国能满是感慨。“不能蛮干,技术和管理才是石斛种植的核心要求。”ccc保山日报网

  如今,每逢石斛收割季节,尹国能都要聘请上百名临时工。他的几十亩石斛,早在收获前就被亲临大棚的商人预订一空。无独有偶,这样的景象在龙陵辖区已成为一种销售常态。ccc保山日报网

  龙川江边,尹国能的石斛大棚一垧垧错落有致,昭告着一棵草在致富路上的无穷能量。ccc保山日报网

  产业梦ccc保山日报网

  产业发展,科研先行,科技人才是脱贫致富产业发展的智力支持。ccc保山日报网

  8月的最后一天,作为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龙陵县石斛研究所所长赵菊润刚从外地短暂归家。在好不容易挤出的采访时间里,她为记者展示了一幅龙陵石斛的发展长卷……ccc保山日报网

  为了给石斛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2012年,龙陵县石斛研究所成立,各有专长的8个人汇集于此。2013年12月,赵菊润调任龙陵县石斛研究所所长。就在当月20日,一场大霜以近乎残忍的方式,倾泻在龙陵大地上,给新上任的赵菊润当头一棒……ccc保山日报网

  “那次全县损失太大了!几乎三分之二的石斛都被冻坏了。我们即刻成立了调研小组进村寨分析冻害原因,查看冻害程度为来年备种。同时安抚斛农情绪,坚定大家的种植信心。虽然已时隔7年,但我们依然牢记那次霜灾的教训。每逢冬季,我们都会提醒斛农做足防冻准备,避免‘悲剧’再次发生。”赵菊润说。ccc保山日报网

  2014年1月,石斛研究所成立调查队开展野生石斛种质资源调查,收集石斛种192种,驯化筛选培育良种6个。“只有收集保存好石斛种质资源,不断筛选驯化培育良种,才能保住石斛产业发展的根。”赵菊润深知。ccc保山日报网

  几年间,赵菊润带领团队研究形成紫皮石斛林下和简易设施仿生栽培关键技术各一套,大幅提高了紫皮石斛的品质和产量,创建了石斛种植的“龙陵模式”并将科研成果有效应用于生产中,编印技术手册开展农民培训,推广林下种植6250亩。“我们团队研发的林下种植技术不但不占用良田,而且不用到苗床上育苗,节约了育苗成本和人工成本,避免了缓苗期,提高了成活率,还得到了朱有勇院士和专家团队的高度评价呢!”赵菊润满是骄傲。ccc保山日报网

  面对紫皮石斛既不是药材又不是食品,只能做农副产品销售的尴尬局面,龙陵县从中药材和食品这两条线打开了紫皮石斛的市场准入。而为了成功实现市场准入,这个微信名字就叫“斛妞”的产业领军人物,付出了超常的时间与精力。为了让相关部门第一时间明晰掌握申报材料,赵菊润守在会议室门口一整天,生怕错过了最佳解读时间,影响申报进度。2017年5月,紫皮石斛成了全国唯一进入医保的石斛种,之后还成为全国首个获得食品标准的石斛种。ccc保山日报网

  2019年全国各地石斛企业纷纷到保山采购紫皮石斛并就地加工,紫皮石斛鲜条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约80%,大幅提高了斛农的经济收入。ccc保山日报网

  与赵菊润一样,心系石斛产业发展的段兴恩,早年响应政府号召带薪离职发展石斛产业,牵头成立了龙陵县等一个石斛专业合作社。协助贫困村成立石斛枫斗扶贫加工厂15个;合作社负责建石斛枫斗加工厂5个,每个厂解决100户建档立卡户就地就业;建立了“大嫂车间”与“扶贫加工厂”,为不能外出打工的农村妇女找到一条致富路。2014年,成立了龙陵县益民职业培训学校,截至目前,在全县共培训农民工5万人次,仅枫斗加工技能培训一项就解决就业20961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0922人,对贫困村脱贫致富发挥重大作用。ccc保山日报网

  立足地区资源禀赋发展紫皮石斛产业,有效提高了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目前石斛已被龙陵县列为县特色支柱产业。ccc保山日报网

  截至2019年末,龙陵全县石斛净栽培面积达900万平方米,紫皮石斛占全国种植面积和产量的70%以上、占全省的80%以上,实现石斛鲜条产量3600吨,农业产值5.1亿元,工业产值16.31亿元。共有1.2万户、6万人从事石斛产业,占全县总人口的20.4%,惠及建档立卡户2564户,为全县精准脱贫做出巨大贡献。龙陵县也因此荣获“中国紫皮石斛之乡”“中国滋养文化示范基地”“云药之乡”等称号。ccc保山日报网

  如今的龙陵县确实不一样了,翻开脱贫致富的篇章,亮点频现。石斛产业的发展也摇身变为生机勃勃的模样,可此时的赵菊润、段兴恩,还有众多心系石斛产业发展的“斛人”,都没有停下脚步。石斛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们的使命仍将继续下去……ccc保山日报网

  本报记者 王丹妮 通讯员 赵剑波ccc保山日报网

 ccc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ccc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