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山 > 新闻

志智双扶拔“穷根” 塑形铸魂绘新景 ——保山市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助力精准扶贫

发布时间: 2021-02-03 15:20:41

来源: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EEE保山日报网

  筑牢文化文明之基,补足信仰精神之钙,引领脱贫发展之舵,这是扶贫攻坚系统工程中文化脱贫的责任与担当。近几年来,我市发挥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作用,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做好“志”“智”双扶,推动文化与农业、旅游等相关产业交叉融合发展等,从精神需求、思想觉悟、产业发展方面发力,积极探索文化扶贫方式,通过文化惠民、文化育民、文旅富民,引导群众树立自立自强、实干苦干的良好风气,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增强他们的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走出了一条“文化+扶贫”的精准扶贫之路。EEE保山日报网

  文化惠民—— 阵地建起来 群众乐起来EEE保山日报网

  居住在隆阳区辛街乡邹里社区,居民们的心里满是幸福感。社区内文化广场、智慧社区、健身房、图书室、老年大学、红色影院等一应俱全。 “梦想家园”这个经村民提议并投票产生的社区名字,是易地扶贫搬迁户对现在生活满意的一种表达,也承载着他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先前的邹里社区居民并不是这样。由于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小区内的居民分别来自辛街乡、汉庄镇、芒宽乡、瓦马乡、瓦窑镇,人生地不熟,加上生活环境、生活习惯不一样,再加上住进楼房,居民的接触和交流相对减少。如何让居民走出房门,打开心门,更好地融入社区大家庭?社区充分发挥老年大学、红色影院、文化广场、图书室的作用,以文化活动为引领,通过组织群众跳广场舞,开展各类宣讲、培训,借节庆举办文娱活动和比赛之机,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将移风易俗、传统美德、法制宣传、感恩教育等内容融入其中,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的过程中,弘扬新风尚、传播正能量。“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起到了凝聚人心、团结鼓劲的作用。”社区党总支书记李伟道。EEE保山日报网

EEE保山日报网

  脱贫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而要富脑袋首先要保障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权益。作为全国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五年来我市累计争取国家公共文化资金约1.5亿元,建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76个、农场文化站3个、社区文化站2个,完成192个易地扶贫搬迁村(含自然村)文化场所建设,实施县、乡、村三级音响器材配备、文化活动室建设等项目237个,建成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903个,自然村文化大院2745个,每年完成免费开放服务175万人次以上。为建好、管好、用好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发挥文化中心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市文旅局依托市县乡三级文化文艺工作队伍,五年来累计下达经费780余万元、安排文化文艺骨干430余人次驻点(每人每期1年)开展文化文艺辅导培训工作,累计培养民间文艺工作队1100余队,组织文化文艺活动10万余场,实现了贫困地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双促进,保障了贫困村群众和全市其他地方群众一样享有读书看报、参加文化活动的基本文化权益,丰富了贫困地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EEE保山日报网

  文化育民——素质提起来 精神立起来EEE保山日报网

  得益于党和国家优厚的脱贫政策,贫困地区的群众走上了致富增收路。但也有少数群众担心会失去作为贫困户所享受的一系列优惠条件而对脱贫工作产生被动、消极的情绪。“这是由于贫困地区长期在思想文化方面落后,致使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对扶贫工作出现认识偏差、对脱贫丧失斗志。”纵观近几年的脱贫攻坚工作,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许强深有感触。EEE保山日报网

  要想实现真脱贫、脱真贫的效果,不仅要让各项扶贫政策措施“扶到位”,更要让贫困人群“扶得起”。因此,在文化中寻找、培壮“精气神”,是精准扶贫从输血向造血、由治标向治本的质变。近年来,我市走文化扶贫之路,着力在文化育民上下功夫。一方面以提升文化素质为目标,向扶贫对象输入新的文化、知识和价值观念,增强群众的文化自信与脱贫信心。各级文化部门通过深入挖掘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从凡人小事入手,抓住大主题中的小情节、反映小故事里的大境界,把群众最关心的信息提炼出来,编创演出歌舞、快板、小品、相声、戏曲等文艺节目100多个,开展“自强、诚信、感恩”读书活动1000多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脱贫政策,鼓励群众抛弃“等靠要”思想,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EEE保山日报网

EEE保山日报网

  “很多节目‘土味’十足,让人看了深受感动和启发。”这是许强去年下乡跟群众一起看表演的感受。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小品《一碗稀豆粉》,它讲述的是驻村干部在开展帮扶工作中与群众结下的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厚情谊。还有小品《二赖脱贫》,讲述了等靠要思想严重贫困户二赖,在政府、致富户的帮扶下,立志脱贫致富的故事,前者让人泪目,后者让人发笑,在贫困村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些节目来源于生活,聚焦身边人身边事,有着浓浓的乡土气息,既接地气,又直抵人心,让人在哭笑之中有感动有触动”。EEE保山日报网

  另一方面,我市通过文化下乡志愿者服务等方式在贫困地区传授先进文化,开展各类扶贫科技和实用技术培训,面对面、手把手向群众传授,使文化与物质的双输入转变为内生动力,让贫困群体有能力,从根本上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市文化馆每年开办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和农民工子女免费才艺培训班,累计开展12期,培训700余人次。2019年,文旅局组织“红色文艺轻骑兵”、送戏下乡等深入山村、边寨、哨卡、民族地区开展“脱贫攻坚”巡演活动525场,现场观众40多万人次,网络观看150多万人次,五年来累计巡演2300余场,现场观众240多万人次,网络观看800多万人次,用文化的手段服务了脱贫攻坚大局。同时,依托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和各种服务活动,送书下乡,鼓励群众多读书,读好书,增加了群众获取本地信息、惠农政策、农业新技术等信息的渠道,服务了产业发展。EEE保山日报网

  文旅富民——产业活起来 乡村兴起来EEE保山日报网

  每到12月份,腾冲市固东镇江东银杏村这个被明艳艳的金黄色包裹着的小村子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赏景、拍照、吃银杏宴、看皮影戏、买刺绣品、购油纸伞……依托当地天然连片的银杏林等自然风光,以及富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手工艺品,江东银杏村实施古树名木保护工程,建设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月台、文化晒场、风雨长廊等,通过现场演示腾冲皮影、纸伞、绒绣和腾冲各种地方名特小吃的制作工艺,让欣赏最美银杏古村、体验腾北民俗文化,成为我市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EEE保山日报网

  “往往越是贫困地区,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越是有着独特的味道和优势。在发展文化产业上为贫困地区开辟一条文化富民新路,才能真正激发起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 才能把一时一地一策的扶贫转化为以文化生态涵养发展的长久之计。”许强道。EEE保山日报网

  近年来,我市在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上着力,打造文化旅游一体化的致富综合体,以“文化+旅游+扶贫”的发展模式锻造新的生产力。EEE保山日报网

EEE保山日报网

  市文化和旅游局充分发掘保山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优势,制定并实施《保山文化旅游扶贫行动方案》,实施精准旅游扶贫工程51个。通过努力,隆阳区被认定为云南省旅游扶贫示范县,施甸县姚关镇、腾冲市北海乡被认定为云南省旅游扶贫示范乡,昌宁县漭水镇沿江村、施甸县旧城乡大田坝村、腾冲市猴桥镇猴桥社区、龙陵县象达镇勐蚌村、隆阳区瓦马乡安邦村等48个村被认定为旅游扶贫示范村。同时,充分发掘保山丰富独特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创建了59个宜居宜游的旅游特色村,其中24个村成为A级景区。共培育“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3户、“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34户、“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21人、农家乐2000多家、民居客栈800多家,带动相关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在龙陵勐糯镇大寨社区,缅寺、佛塔、寨心、寨门、水井、菩提树构成一派天人合一的唯美景致。腾冲市清水乡司莫拉佤族村,进一步还原佤族风情,展示民族特色,成为我省一个新兴的旅游扶贫特色村。五合乡帕连村将壁画、非遗、奇石、灯光、诗歌、旧物装置融入傣族古村,受到了文青们的热烈追捧,成为新兴的旅游打卡地。EEE保山日报网

  2019年,全市接待乡村旅游者1800万余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约132亿元,分别占全市接待旅游者、旅游业总收入的50%、30%,带动约10万人口脱贫致富,旅游扶贫成为群众脱贫摘帽的强大引擎之一。EEE保山日报网

  本报记者 王曼华EEE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EEE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