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新闻

科学家精神闪耀光芒——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观察

发布时间: 2021-11-11 15:34:1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王大中院士(右二)等在高温气冷堆总控室听取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院长张作义教授(右一)的汇报。新华社记者 王呈选摄CCC保山日报网

  钟南山院士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诊室内工作。新华社记者 邓 华摄CCC保山日报网

  近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举世瞩目的科技成果、感人肺腑的科研故事引发热议。国家科学技术奖激励基础研究,青年科技工作者挑起大梁;创新成果惠及民生,一批获奖项目助力美好生活、支撑民生改善;奖项强调成果应用积淀,获奖者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的经历,闪耀着科学家精神的光芒。CCC保山日报网

  激励基础研究CCC保山日报网

  基础研究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的底蕴和后劲,强大的基础研究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前提和根基。2020年度国家科技奖持续激励基础研究,自然科学奖评选出一批原创成果,不少成果聚焦基础研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产生“双子星”,显示出中国基础研究水平的提升。CCC保山日报网

  在化工和能源生产中,催化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具体的催化过程和催化机理尚不明确,被视为“黑匣子”。只有解密“黑匣子”、创制更高效的催化剂,才能让化学反应更加节能环保和精准高效。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团队首次提出并创建了具有普适性的“纳米限域催化”概念,为精准调控化学反应的性能和反应路径打下了基础,相关领域已成为当今催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实践的热点之一。CCC保山日报网

  介孔材料是一种多孔材料,在能源、生物、电子材料等领域应用广泛。复旦大学赵东元院士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创制,被视为国际介孔材料领域的里程碑式进展。团队提出的有机—有机自组装的新思想及产生的介孔高分子和介孔碳材料已被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家科研机构采用和作为研究对象,相关论文共计4万余篇。CCC保山日报网

  值得一提的是,获得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两个科研团队,成员的平均年龄只有40多岁。青年科技工作者开始在基础研究领域挑大梁,成为科技创新队伍中最具活力的生力军。CCC保山日报网

  “十三五”时期,中国系统推进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数据显示,中国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5年的1.42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预计2.4万亿元左右,基础研究经费比2015年增长近一倍。“十四五”期间,中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有望达到8%左右,将进一步鼓励科学家从真正的科学问题出发,勇闯创新“无人区”。CCC保山日报网

  梳理获奖名单,基础研究领域的成果还有不少。如数学在现代数论的前沿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具有界面效应的复合材料细观力学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赵东元院士说,随着中国对基础研究的重视程度、支持力度不断加强,更多具有开创性、引领性的研究成果一定会不断涌现。CCC保山日报网

  创新惠及民生CCC保山日报网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科技创新的落脚点。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多项惠及民生的创新成果,彰显了科技创新支撑民生改善、保障生命健康、助力美好生活的力量。CCC保山日报网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观看更高分辨率的视频成为互联网用户的刚需。随着超高清视频产业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对编码性能和压缩效率提出了新的挑战。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数字视频编解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高文团队发明了超高清视频多态基元编解码关键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该项目已不仅让视频更清晰,在智能交通、智慧医疗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推动中国视频编码标准领先国际。CCC保山日报网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方面。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高磁场共振医学影像设备自主研制与产业化”项目,成功自主研制出中国首台3.0T高场磁共振,整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CCC保山日报网

  癌症诊断、中药创新研发、数字诊疗……在生命健康领域,这样的获奖项目还有很多。中国麻风防治协会会长、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副校长张福仁团队,在麻风危害发生的免疫遗传学机制方面取得了新发现,颠覆了人们对麻风的传统认知,为人类彻底消除麻风病的努力做出了贡献。CCC保山日报网

  水稻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种质资源可以说是农业的“芯片”。为了守护水稻遗传资源、构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平台、培育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水稻新品种,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研究员罗利军从20世纪末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收集水稻种质资源,加快基因挖掘、品种创新。项目团队联合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共同完成了“水稻遗传资源的创制保护和研究利用”项目,解决了水稻育种中优质与高产、高产优质与节水抗旱等优良性状难以兼顾的难题,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CCC保山日报网

  强调应用积淀CCC保山日报网

  勇闯创新“无人区”,甘于坐冷板凳,勇于做栽树人、挖井人——一项研究成果的取得,背后往往是科研工作者“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和“十年磨一剑”的耐心。CCC保山日报网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强调成果应用积淀,要求提名成果应用需满3年以上。数据显示,2020年度获奖项目平均研究时间是11.9年,其中研究时间10—15年的项目数量最多,占比38.9%。CCC保山日报网

  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能科学家王大中说,高温气冷堆从概念提出到工业规模核电站建成,经历了40多年的时间,没有一批耐得住寂寞的科技工作者长期坚持是很难完成的。CCC保山日报网

  “实现自主创新,必须解放思想,敢想、敢干,勇于挑战‘无人区’。同时,还要心无旁骛,专注、勤奋,具备‘十年磨一剑’的韧性。”王大中说。CCC保山日报网

  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寒武纪特异保存化石与节肢动物早期演化”是项目组立足祖国边疆,经过15年不懈努力、潜心研究取得的成果。为了寻找节肢动物的起源和演化奥秘,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张喜光教授团队“与石为伴”,百次千次地敲打石头,从化石采集到成吨微体化石样品的酸泡处理,获得了大量的原始数据,首次确认真正的甲壳动物最早出现于寒武纪早期,从理论上确立了其在节肢动物演化树上的重要位置。CCC保山日报网

  “古生物学是冷门学科。唯有长坐‘冷板凳’,用数十年如一日的热情才能慢慢接近它。”张喜光教授说。CCC保山日报网

  钟南山呼吸病防控创新团队从1979年建立以来,深入研究“呼吸疾病发生发展的流行病学特征、分子机制以及早期干预”等科学问题。团队主攻重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肺癌、慢阻肺和以哮喘为代表的过敏性疾病,研发适合国情的疾病防治手段和药物,对中国呼吸疾病的防控和诊疗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建设与发展。CCC保山日报网

  “这个奖项肯定了团队研究的方向,就是要研究国家急需要的、最需要的东西。”钟南山说。CCC保山日报网

  包信和院士谈及自己的研究领域时说,在“纳米限域催化”研究道路上,团队坐了20多年的“冷板凳”。只要方向对,就不怕路途遥远;只要坚持,再冷的板凳也能焐热。(记者 刘峣)CCC保山日报网

责编:蒋建国CCC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