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山 > 新闻

易罗池的意义

发布时间: 2021-11-22 14:58:50

来源:保山日报   

 uuu保山日报网

采采卷耳 摄

  □ 沙必璐uuu保山日报网

  保山易罗池也叫龙泉门,坐落于保山西山脚。易:为平和之意;罗:用于人名、地名都是一个较优雅、高贵的字;易罗合用引申为和谐、和睦之义。易罗池不仅有优美的自然风光,且人文景观也了得。一池盈盈碧水伴随着保山这座边疆城市的兴衰走过了数不尽的岁月,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它写下了无数动人的诗篇。白塔为笔,池水为墨,池中亭子为砚,大地为纸的文房四宝书写着保山的动人历史。“雁塔风霜古,龙池岁月深”“一树梨花千点雪,两岸杨柳万窝丝”,多么美妙的意境!保山文人张凤锦、程绍伊的诗句将易罗池的美景和悠久历史刻画得入骨三分。uuu保山日报网

  保山人民为有美丽的易罗池而骄傲,甘甜的龙泉门白沙水哺育着保山的世代百姓。美丽的池水又是保山的天然游泳池,保山城内无论男女老少都会游几套泳。狗爬式、自由泳、蛙泳、仰泳,跳水有原始的冰棍、爆炸式等。没有钱买游泳胎,就把长裤子打湿了,灌气进去,然后不断在灌了气的裤子上吹气,于是,一个不错的水马就做成了,人夹在两条裤腿间游啊游的,舒服极了。遇有拿着相机的亲戚熟人,在美丽的白塔下留个影,看白塔倒映在池水中,优哉游哉,惬意极了。但美丽的白塔逃不脱“文革”的冲击,曾被用大锤敲得粉身碎骨。古人用大城砖、糯米稀饭、绵白纸等材料镶嵌的岿然不动上千年的白塔顷刻间毁于一旦。据说塔顶是一个土瓦盆装着一盆水,中间插着一把小宝剑以作镇塔之宝用。白塔被毁,保山人民的心在滴血。“文革”结束后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重修了一座水泥塔,不几年就崩裂歪斜了。后隆阳区政协的仁人志士向全社会呼吁募捐款项(主要资金还是财政拨款),于是新的白塔、滇西抗战纪念碑、龙泉寺、湖心亭、玉带桥用了不多的时间便建设完毕,给保山人民的心灵以极大慰藉。uuu保山日报网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写保山的山水时曾几次提到龙泉门(即易罗池)。他在日记中写道:龙泉门,城之西南门也,在太保山之南麓。门外即有涧,自西山北夹而出,新城循之而上。涧之南有山一支,与太保山并重,而易罗池当其东尽处,周回几百亩,东筑堤汇之,水从其西南隅泛池上溢,有亭跨其上,东流入大池。大池北亦有亭。池之中,则参将子龙所建亭也,以小舟渡游焉。池之南,分水循山腰南去,东泄为水窦,以下润川田。凡40余窦,五里近胡坟而止焉。由池西上山,北岗有塔,南岗则寺倚之。寺后有阁甚巨。阁前南隙地,有花一树甚红,即飞松之桐花也,色与刺桐相似,花状如凌霄而小甚,然花而不实,土人谓之雄树。既而入城,即登城北,蹑其城侧倚而上。一里余,过西向一门,塞而不开。乃转而北又里余,则山东突之坪也。其西宝盖山穹立甚高,东下而渡一脊,其南北甚狭,度而东,铺为平顶,即太保之顶也,旧为寨子城。胡渊拓而包此顶于内,西抵度脊处而止,亦设门焉;塞而不开,所谓永定、永安二门也。旧武侯祠在诸葛营。今移于此顶,余入而登其楼,姜按君有诗碑焉。坪之前有亭踞其东。由此坠而下。甚峻,半里,即下临玉皇阁后由西转阁后,而入会真饭焉。uuu保山日报网

  明代初年,城内二府街有一名童生余民祜,以诗文名冠当时。但他耿介慷爽,落拓不羁,不善迎合世俗。有一年广东曲江某学道来到永昌院试,取录秀才,余民祜应试的文字古奥,不为学道所取,因此名落孙山,心里十分愤慨。恰好听说学道要去易罗池游玩,他便在学道行前,以朱笺纸书一联,贴在天一阁门楹上:“绿柳锁烟波,春色不随流水去;红桃翻锦浪,文章岂尽曲江来。”学道来到易罗池登天一阁,看见一副崭新的墨迹未干的楹联,心中诧异,便吟诵再三,因爱文辞华丽,写景如画,对仗工整,且文中微寓讥讽自己之意,觉得事出蹊跷,便询问左右随从,有知此联为余民祜所题之事的人便如实相告。原来是落选童生所作,学道深悔埋没真才,即刻把余名祜请来交谈。一听余民祜谈吐风雅、见识卓越,非常赏识。此时录取秀才的榜文已缮写完毕,即刻放榜,学道取来一看,见榜上的名字写成环形,大喜过望,于是将余民祜的姓名添在案首,余民祜得以游津为诸生冠。uuu保山日报网

  20世纪40年代,艰苦的滇西抗战时期,滇西军民以大无畏的精神与入侵日寇进行了殊死拼搏。滇西军民死伤十多万,特别是龙陵松山战役更为惨烈。抗战胜利后,经国民党元老李根源建议,在易罗池畔建了一个公墓,将在松山牺牲的烈士的3000多具忠骨从龙陵松山运来埋葬于此。公墓由纪念塔、碑文、石阶、草坪等组成,占地半亩。碑上刻有“陆军第八军抗战滇西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十八个大字,“文革”时全部被毁坏。“文革”结束后,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在原址建了纪念碑,碑体四面有字,由中国著名书法家、全国人大副主任楚图南题写,内容为“滇西抗日战争纪念碑”“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阵亡将士永垂不朽”,并经抗战专家及各界人士讨论形成了墓志铭:uuu保山日报网

  一九三一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我东北三省。一九三七年又制造卢沟桥事变,大规模侵略中国。我国同胞毅然奋起抗战。日军侵占我国大部领土及东南亚各国后,断我海陆交通,阻我战略物资运输。为开通陆上国际通道,我国发动滇西400万民工,修筑滇缅公路……我滇西各族同胞不甘沦亡,毅然奋起,展开游击,配合军队内惩汉奸、外御强敌。我远征军重振旗鼓,新任长官司令卫立煌,率十六万英勇将士,驰赴保山在盟国顾问团和陈纳德飞虎队空军支援下,于1944年五月,策应我驻印军缅北作战,兵分两翼,大举反攻……uuu保山日报网

  滇西抗战,创全歼日军之范例,开收复国土之先声,国人深受鼓舞,盟国为之振奋。滇西人民功不可没。仅保山地区就出动支前民工二十多万人,修公路,建机场,筑工事,运军粮、送弹药、抬担架,牺牲民工二万四千六百多名……海外侨胞爱国爱乡,出钱出力,共赴国难。南洋侨领陈嘉庚,组织华侨机工3000多人回国运送抗日军需,一千多名机工为国捐躯。保山旅缅侨领梁金山,动员华侨捐资修建惠通桥,捐献汽车80辆,抢运抗战物资。中国军队和滇西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不畏强暴,不甘沦亡,为正义献身,为和平而战,其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之伟大爱国精神,光照日月,永垂青史。uuu保山日报网

  罹难同学之墓建在易罗池西侧,是国立华侨中学的校友倡建的。国立华侨中学是抗战时期从海南迁来的,驻在易罗池东南面的腾冲会馆内。国立华侨中学是国民政府抗战期间为回国的华侨弟子设立的,原以为保山是安全的大后方,谁知日寇盯上了保山这个地方,“五四”这天保山惨遭日机轰炸。uuu保山日报网

  当时的侨中学生李宗夏在回忆文章中写道:第二天清晨,我进到学校时已是面目全非了,这里已是一个被日机摧毁了一切失去常态的世界。原腾越会馆(即侨中借用校址)的房舍大都门窗倒塌,书籍、学习用具以及其他用物遍地皆是。uuu保山日报网

  目击者华中成员林君长在《保山华中挨炸记》一文中写道:机群到达学校上空时,简直震耳欲聋!突然保山城内响起了如山崩地裂的炸弹爆炸声——敌机轰炸保山城了。接着第二批敌机就飞到了学校上空,向校区投弹,同时又用机枪扫射那些跑在校外草地上的同学。当时飞机声、炸弹声、机枪声响成一片,我吓得魂飞天外,本能的卧倒在学校的大门前,有些同学还从我的腿上踩过,向外跑。当我神智略为清醒从地上爬起来时,看看天空已不见了敌机,本来想迅速往野外的山上跑,可是回头一看校区,只见女生宿舍被炸起火,大火熊熊!再烧过来将波及稻草盖顶的大厨房及大饭厅,如果厨房和饭厅再烧起来,那么整个学校将会烧成灰烬,我们五六百男女侨生将无家可归,成丧家之犬了。这一种恐惧感,突然掠过我的脑际,我毫无顾虑地又冲回学校。uuu保山日报网

  ……uuu保山日报网

  “文革”结束后,在建滇西抗战纪念碑的同时,建了“五四”被炸的“罹难同学之墓”。2015年该墓又重新进行了修缮,墓志铭内容为:uuu保山日报网

  抗日战争期间海外爱国青年纷纷回国参加抗日救亡,有数百侨生在保山县腾冲会馆国立第一华侨中学深造。一九四二年五月四日二十四架日寇飞机两次疯狂滥炸保山县城及侨一中致县城惨死尸骸遍地,侨一中校舍倒塌,财物焚毁……恨日寇罪行罄竹难书。当时日寇又入侵全校师生被迫撤到昆明又迁往贵阳五里桥,继续办学。蹉跎岁月,弹指已五十年,所幸今日祖国独立坚强,海内外校友已各有成就尤深情悼念罹难同学,故各侨中校友会倡议为之修墓。蒙侨居在美、泰、法、英、加拿大、巴拿马、荷兰、比利时、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校友和港澳台以及国内等20多个省市的校友赞许义举捐资建墓并撰墓志铭慰之亡灵,毋忘往事,呜呼,诚祷罹难同学安息。uuu保山日报网

  美丽的易罗池承载着如此光荣而厚重的历史,使每一个前来游玩、观景的人都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可贵。提醒人们加倍珍惜今天的好时光,是易罗池非凡的意义。uuu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uuu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