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昌宁

昌宁鸡飞:“5+3”“加出”搬迁新生活

发布时间: 2022-08-04 15:36:09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和谐安宁的邑等安置小区。杨绍雪 摄c88保山日报网

  昌宁县鸡飞镇全面推广“五小暖心工程+三大稳住措施”的“5+3”易地扶贫搬迁后续管理模式,有效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目标,确保了搬迁群众的生活越过越好。c88保山日报网

  “五小工程”,解决搬迁群众生活难题c88保山日报网

  建设“小菜园”,解决吃菜难题。鸡飞镇采取“政府搭桥、群众自愿、流转土地”的方式,对有意愿种菜的搬迁户,按每平方米菜地1元租金的形式租赁给安置区群众,打造“一元微菜园”农耕场所,打消搬迁群众对于安置区“无地可种、无菜可栽”的顾虑和担忧,解决了搬迁群众的“菜篮子”问题。目前,全镇安置点流转菜地63亩,保障了318户有需要搬迁群众的种菜需求。c88保山日报网

  建设“小圈舍”,解决吃肉难题。鸡飞镇在集中安置点周边建设“小圈舍”作为村集体资产,由村委会负责管理。易地扶贫搬迁户结合自身需求,按照每年每套400元的标准,自愿向村委会提出租赁申请,用来发展养殖业。c88保山日报网

  建设“小超市”,解决购物难题。鸡飞镇鼓励有条件、有头脑的搬迁群众,利用自身安置房开办小超市,解决了搬迁群众生活必需品就近购买难的问题。目前,全镇6个集中安置点都配建了1个以上小超市。c88保山日报网

  建设“小库房”,解决物品存放难题。鸡飞镇充分利用安置小区闲置房屋、空闲土地,改建、新建小型库房,供搬迁群众存放物资、物品,解决他们大宗生活物品存放难问题。c88保山日报网

  配建“小理事”,解决红白喜事操办难题。鸡飞镇在所有安置点配建红白理事场所,成立红白理事组织,规范服务管理,解决了搬迁群众红白喜事操办难的问题。c88保山日报网

  “三大举措”,让搬迁群众生活更幸福c88保山日报网

  培植产业让搬迁群众发展有基础。鸡飞镇坚持精准分类开展产业帮扶,针对分散安置且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搬迁对象,持续抓好“两烟、核桃、茶叶、果蔬”地方优势特色产业,扶持有条件的搬迁户发展“四小”产业实现增收。针对有劳动能力、有产业发展意愿但缺少资金、技能的搬迁对象,提供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和开展技术培训,实现创业增收并带动周边群众发展。c88保山日报网

  稳定就业让搬迁群众增收有保障。鸡飞镇通过精准抓培训、分类有序输出等措施,千方百计做好搬迁群众就业工作。持续抓好“红色劳务”输出工作,聚焦意向群体,一对一推荐“红色劳务”岗位信息,实现稳定就业。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多种形式,扩大技能扶贫和转移就业政策宣传范围,积极营造“输出促增收,转移谋发展”的良好氛围。c88保山日报网

  社区治理让搬迁群众找到归属感。鸡飞镇突出“自治”引领,让搬迁群众参与到民主决策、民主表决、民主监督重大事项的每个环节,着力激发村民自治活力。同时,充分发挥“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积极吸纳社区党员、群众参与到安置点管理中。突出“法治”引领,积极引导易地移民安置区群众依法议事、依法办事,依法理性对待矛盾纠纷,进一步增强法治获得感。突出“德治”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普法宣传活动中,将德治与法治有机融合,积极培育群众法治信仰,努力构建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文明新气象。(宋竹节)c88保山日报网

责编:蒋建国c88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