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腾冲

鲜为人知的“腾冲红旗渠”

发布时间: 2022-10-08 10:10:01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333保山日报网

  □ 高登泽333保山日报网

  再看热播剧《红旗渠》,为“红旗渠精神”深深震撼。作为水利人,脑海里迅速呈现出一条家乡的“腾冲红旗渠”。从一本1988年出版的《腾冲县水利志》里,当年修建这条大沟时战天斗地的动人场景一一浮现在我眼前……333保山日报网

  凿壁引水,战天斗地撼深谷333保山日报网

  据《腾冲县水利志》记载,腾冲县曲石大沟是突破悬崖峭壁,凿穿8000米石山建成的。渠长14.4公里,过流量2立方米/秒。渠首龙川江(此段又名“灰窑江”)坍腰塘,横跨江东岸二半山,悬崖高挂流入曲石坝,是腾冲境内古今唯一工程艰巨的引水渠道,其施工难度和施工过程中的艰苦奋战精神堪比当代“红旗渠”。333保山日报网

  1957年7月,县水工队配合第四区(今曲石镇)水利干部勘查选线。8月,区委抽调受益区强健青壮年十余人参加,组成测量组,测量定线。此期间,阴雨连绵,泥烂路滑,热水塘至渠首8公里,全是陡峭山岭,上无草木可攀,下无立足之地,举步维艰。测量人员用钢钎和十字镐凿出着足点,依点而进,每一站仪器必先刨岩凿石,开辟位置。有时相距二三十米的测点,需绕道四五十分钟才能完成测量。小翘嘴、兔窝塘、老鹰窝三座岩壁阻隔,无法依水平施测前进,需由岩顶或岩下延线定点。测至岩顶,俯瞰江面如一线,人小如蚁。测至岩脚,仰视悬岩冲天,眼花欲坠。勘查测量工作就在这艰苦卓绝的环境下进行,历时2个月,始告结束。333保山日报网

  中共腾冲县委确定11月18日工程开工,预计3年完成。第四区区委随即组织“曲石大沟施工委员会”,由区委委员乔仕喜负责,公平、双龙(现双龙、秧草塘)、白家河(今清河、回街)、干乍、水平(今高原、平地、水平)、双河(今双河、红木)、鱼塘(今江苴、大坝)、佑土、曲石(今曲石、箐桥)、江南10个乡的乡长任委员。工程任务按以上十乡人口、劳力比例下达。333保山日报网

  1958年,腾冲也和全国一样,轰轰烈烈的“大跃进”开始了。县委把原定三年完成的计划修改为半年完工,施工委员会改为“曲石大沟工程指挥部”,由县委直接指挥,县农水科科长杨金鹏任指挥长。以乡为单位组成施工中队,分别组成爆破、石工、木工、运输、烧石灰等专业组,投入单项工程。乡内设后勤组,负责筹集粮食、蔬菜等食物运送到工地。333保山日报网

  “三年计划半年完成”的号召提出后,县委充实了上工劳力,由第二区(今上营、芒棒、五合、勐连),第九区(今团田、蒲川、新华),第七区(今界头)平调民工协作支援,发动第四区机关、团体、学校师生突击协作。施工期间,最高上工人数达4000人,正常时候2800人,夜以继日地战斗,突破重重天险,前后苦战150天,顺利完成全部工程。其间涌现先进单位7个,劳动模范300名。333保山日报网

  人定胜天,火山台地腾苍龙333保山日报网

  工程以小翘嘴最为险恶,高约200余米,三面绝壁,一面依山,是“岩羊到不得,猿猴无处攀”的绝壁,沟线自岩腹通过,由下无法搭架攀登,从上陡登无以立足。333保山日报网

  指挥部反复研究后,决定分派劳力强悍的双龙乡承担突破任务,由乡长杨正然率领施工,以党团员为骨干,遴选精壮劳力30人,组建了一支攻坚突击队。突击队先由一、二人由岩顶缒身而下,用钢钎插入岩隙,清除松石,再扩大打炮眼部位,用小炮开拓操作面,人员随场面扩大而增加。用小炮炸开大炮、中炮炮眼,以中炮、大炮结合轰炸,苦战三月,终于炸出沟面。333保山日报网

  在小翘嘴沟面出现的同时,类似艰险的兔窝塘、卧龙桥、狮子山、老鹰窝等岩壁和沟道全线先后完成。计开挖石方39.6万立方米,土方19.2万立方米,用工36万工日,投入经费20万元。333保山日报网

  灌区曲石坝,是第四纪火山岩地质,地势开阔平坦,年平均气温15℃,日照充足,土壤肥沃,自然条件优越。1958年曲石大沟的建成,解决了当时曲石19个农业生产合作社516户3100人的人畜饮水问题,同时解决了3150亩水田、1540亩旱地的灌溉需要。333保山日报网

  1960年7月,灰窑铜厂在沟道4.24公里处掘沟引水,建300千瓦水电站一座,用去流量四分之三,电站前段沟渠虽经扩修,但增加流量不大,农田用水只余下0.3立方米/秒,加之沟道渗漏,灌区耗水量大等原因,以致二十余年来工程未发挥应有效益。333保山日报网

  直到1982年至1984年连续3年扩修加固防渗之后,全线拓宽沟面0.5米,对沟帮实施除险加固、防渗补漏、建筑交通桥涵等工程。计开挖土方2万立方米,石方1.89万立方米,支砌石方0.49万立方米,用工8.69万工日,投入经费20.38万元。333保山日报网

  精神犹在,深谷之水泽后世333保山日报网

  建成后的曲石大沟流水畅通,逐步发挥其应有效益,一直沿用至今。2004年,建成的江源生态电站,仍然沿用此沟的水源,只是对电站到取水坝这段的渠道又进行了拓宽加固,过流量达到12.3立方米/秒,除了电站发电用水,确保农业灌溉用水2立方米/秒,至今仍发挥着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今的曲石大沟,不仅灌溉着原来的农田面积,而且曲石大沟横穿雅居乐旅游景区,景区内的生产生活用水、景观塘坝用水,都源源不断地从曲石大沟得到补充,或许这是当年的修沟人没有想到的吧。333保山日报网

  2022年4月初,笔者打听到当年从双龙乡选派的这30名攻坚突击队员中至今仍有人健在的消息,我们立即赶到双龙村,果然找到了3位老人,身临其境地听他们讲述了当年参加突击队在小翘嘴艰苦奋战的情景。333保山日报网

  王永昌,双龙村王家营人,1932年出生,今年已经90岁高龄,是当年的30个突击队员之一。他和弟弟王永和一起被选中参加攻坚突击队,那年他才26岁,在乡长杨正然的带领下,在小翘嘴陡峭笔直的悬崖上,用绳索把人从山头吊下来,撬岩石、打炮眼、点炮爆破……奋战了近3个月,才啃下这块硬骨头,把沟面凿出来。333保山日报网

  陈有志,双龙村水源下队人,今年80岁,16岁从回街小学高小毕业就上工地参加修曲石大沟,虽然中途才参加,但一直坚持到了最后。在采访中,他告诉我们,他还有一个女同学,也是一起去参加修沟的,现在身体还很好,是山后头的,叫杨秀芝。于是,我们又赶到了回街村的杨秀芝家。333保山日报网

  杨秀芝,女,1941年出生,今年81岁,回街村山后头人。她17岁从回街小学高小毕业就到曲石大沟参加了攻坚突击队,据杨秀芝老人介绍,从上工地到小翘嘴段工程基本结束,3个月左右的时间,她没有回过一次家,每天都要出夜工,到了晚上就用火把照着打炮眼,在突击队期间,杨秀芝不仅是点炮能手,还是一个助人为乐、救死扶伤的好青年。有一次,她的同学邵宗生在点炮后撤离的过程中,被山上的落石把腿砸断了,她主动参与了救护行动。还有一次,因为石灰窑坍塌,导致本村两个民工牺牲,杨秀芝亲自参加了对这两位牺牲民工的遗体清洗等后事料理工作。333保山日报网

  结束对三位长者的采访后,笔者迅速邀约腾冲市水务局的有关专家,对曲石大沟进行实地踏勘。一个晴朗的夏日,在曲石水务站钏兴锐站长的引领下,我们从沟头沿着沟帮一路往下走去。开始的一段,由于下游修江源电站时经过两次扩修,虽然是在绝壁悬崖间行走,倒也觉得心情轻松,可是,越往下走,过了江源电站取水口,就开始体验到“惊险”二字的含义了,沟的断面开始变小,沟帮变窄。在沟帮上行走,犹如在悬崖峭壁上走钢丝一般,尤其到了小翘嘴和老鹰窝等地段的时候,抬头根本看不到崖顶,选一个稳定的位置,小心翼翼地伸出头向下望去,天哪!偌大的一条江,看着就像一条沟那么大,沟面与江面的垂直高差将近一百来米,感觉我们正在走着的这条大沟,就是在悬崖上镶嵌着的一支碧绿剔透的美丽玉镯。在这里,我一直想不明白,当年修沟时,几千人日夜奋战在这连人都站不稳的峭壁上,近半年的时间,他们在哪里吃饭,在哪里睡觉?那么多的民工又是怎样在这狭小的工作台面上,修建成了这样一项伟大的工程?333保山日报网

  当我写完这些文字的时候,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不知不觉中,总是把杨金鹏、杨正然、王永昌、陈有志、杨秀芝等等一大串人的名字,与电视剧《红旗渠》中的林县县委书记林捷、青年突击队队长石水生、铁姑娘队队长石水莲等英雄人物串联在一起,崇敬之情油然而生。333保山日报网

  或许,曲石大沟当之无愧就是我们腾冲的“红旗渠”吧。333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333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