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施甸

【党报记者在一线】只有肯吃苦 才能日子甜

发布时间: 2023-04-11 09:44:16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清明节刚过,趁着天气晴好,施甸县由旺镇躲安村村民杨华玉便与雇请的20名村民在烟地里忙活起来,理墒、打坑、放肥、铺膜,烈日下,微耕机的突突声、锄头挖地刨坑的吭哧声,春天的讯息回荡在寂静的山村上空。和往常一样,杨华玉的妻子王晓琴起了个大早,把饲料草割回来剁碎喂完牛之后,赶紧下厨为丈夫和帮忙的村民做早饭,待他们吃完,收拾停当的她得喂猪,打扫圈舍,还来不及歇口气,又到了她张罗中午饭的时间。儿子杨斌也早早起床,割了饲料草嫩叶投喂完蚂蚱后,顺带捉一笼蚂蚱喂胡蜂,然后再一管一管往育蜂箱里添水、加蜜……WWW保山日报网

  种烤烟、养猪、养牛、养胡蜂,在这个五口之家,除了年迈的母亲和在外打工的女儿外,杨华玉和妻子、儿子都有自己的产业。杨华玉种烤烟,王晓琴养猪、养牛,杨斌养胡蜂,他们各自管理各自的产业,在忙碌与辛劳中,一家人的日子有滋有味有奔头。WWW保山日报网

  烤烟是当地的一项传统产业。由于自然条件适宜,这里种出的烤烟品质好,收益不错。然而,因为缺水,且大多为山地,村民种植烤烟非常辛苦。但杨华玉不怕吃苦,比起别的产业,10多年种植烤烟积累的经验与技术,让初中毕业、文化底子薄的他干起来得心应手。2019年,杨华玉不再满足于种植自家那六、七亩山地,以每亩400元的价格从村民手中租了10余亩山地种烤烟。看到烤烟效益比较稳定,他将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今年,他的烤烟种植面积已达35亩。租来的烟地不连片,自己打理不过来,杨华玉便雇了几个村民长期帮忙,遇到移栽、采收等农忙季节实在忙不过来,他才雇请更多的村民。杨华玉舍不得闲,也不愿让地闲,烤烟收完后,他在地里种上青豌豆。[下转二版]地里的活忙完了,他开着拖拉机帮村民运农资、收庄稼。滴进土里的汗,都会结成果。去年,仅烤烟一项,杨华玉家的毛收入就达13余万元。WWW保山日报网

  其实,在家里,王晓琴是活最多最累的一个。家里的70余头猪、14头牛全由她一人管,还得做饭,照看老人。别看她个头不高,每天喂牛的300多公斤饲料草全靠她一双手砍、割、剁, 50公斤一袋的包谷和40公斤一袋的猪饲料,她独自就能肩扛手抱倒大锅中搅拌,然后再一担一担挑到圈中喂猪。每喂一次,250多公斤的猪食来来回回让她累得够呛。而比起身体的劳累,王晓琴觉心累才是真的累,遇到猪、牛生病或是产崽,各种担心、焦急、煎熬才最令人吃不消。为减少猪、牛生病,保持圈舍的清洁,即使再累,每天她都要对猪圈牛舍进行铲粪、清扫。最多时,王晓琴一个人养200多头猪,她说,每天从天不亮开始,一直要忙到到晚上10点多。近几年,猪价起起落落,王晓琴减少了养猪头数。可忙习惯了的她从去年起又开始养牛。去年,靠养猪、养牛,王晓琴的收入达20余万元。WWW保山日报网

  杨华玉和王晓琴发展产业是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而杨斌养胡蜂则缘于自己的兴趣。今年24岁的杨斌,职高读了一个学期便因为不喜欢所学专业而退了学,之后他到上海、浙江、大理等地打过四年工,也在家帮父母干过一段时间的活,但他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当听说胡蜂养殖的市场前景不错,从小对养蜂感兴趣的他,去年初到腾冲学习胡蜂养殖技术。学习结束回到家,靠着自己打工攒下的2万元和父母支持的5万元,他买来蜂王、盖起养蜂房,安装了通风保暖设备,开始养殖胡蜂。为减少成本,他自己动手建育蜂箱,并养了6窝蜜蜂,用蜂蜜育年幼胡蜂,建起了大棚养蚂蚱喂成年胡蜂。从去年至今,他已成功育蜂600余箱,销售400余箱。通过育胡蜂和卖蜂蛹,去年,杨斌收入达4万余元。“养胡蜂不很辛苦,也不难。”初见效益,让杨斌对自己的胡蜂养殖技术很有信心,并想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但销路成了他唯一担心的问题。目前,他已开始着手解决,把自己的电话铃声设置成广告,接下来,他还想就是通过网络直播进行推销。WWW保山日报网

  “家里的电视机几年没打开过了,上面都是尘灰。”王晓琴一句话,道出了全家的忙碌与辛苦。长年辛劳,使47岁的杨华玉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大些,49岁的王晓琴前额头发也已完全变白,而开始创业的杨斌时常要忙到夜里12点。三人的苦与累,让杨华玉 80岁的老母亲王克娣心疼不已。但想想过去,全家人挤在一间屋子,做饭、取暖就靠中间的火塘,睡觉则围在火塘边。再看看现在,新房子、太阳能、各种家用电器、拖拉机、摩托车等一应俱全,老人感慨道:“只有肯吃苦,才能日子甜。”WWW保山日报网

  本报记者 王曼华WWW保山日报网

责编:蒋建国WWW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