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要闻

东河的流向(古迹寻踪)

发布时间: 2024-03-18 08:07:17

来源:保山日报   

  一条河流,当她以滋养大地苍生的方式存在的时候,就被赋予了母亲河的意义——保山东河,起于北庙峡谷,归于怒江,全长183公里,六百年来灌溉着保山14.5万亩良田,也培植出曾经的滇西粮仓。沿着时间的河床,我们追溯她流经的方向,融入她滚烫的血液,拥抱她深沉的爱意。我们曾与她一起走过辉煌与创痛,我们为她的荣光负重前行。yyy保山日报网

  小时候过元宵节,母亲都会完成仪式一样叫我们几姐妹猜谜语:东河飘来一赶鹅,飘的飘来落的落。我们回答了“汤圆”,母亲才满意地让我们吃元宵。用鹅或者鸭子比喻汤圆,无意间与东河产生了联系, 我想那是东河的丰盈与枯落决定着农田的丰产与减产的缘故,那是浸入骨髓的一种依赖。yyy保山日报网

  怒江绕着江中山拐了个“几”字形的弯接到了勐波罗河(东河)yyy保山日报网

  前些年我认识了一位大嫂,她每天在明强街摆摊卖咸鸭蛋和皮蛋,有着长长一串回头客。她家原来在东河边的枯树庄,一家人几十年就在东河里养鸭子,鸭蛋由她进城卖,时间久了,老顾客就习惯了叫她皮蛋嫂。yyy保山日报网

  皮蛋嫂这样的东河居民,其实很多很多,她只是个例。从北段沙坝到南段辛街大湾村,25公里的保山坝流经区域,有的不仅仅是对粮食的渴望,还有“借问持竿人,夜凉鱼反多”的追求。以至于我们在青华海边的柳堤上看翠鸟掠影的时候,总忍不住想象东河以前会是什么样。yyy保山日报网

  远古,保山坝一片汪洋,东晋《搜神记》称之为禁水。这片古海环周百余里,高处森林密布,鸟鸣兽藏,水域鸥鹭翻飞,鱼蚌成群结队,早期的先民,逐半山而居,渔猎为生。那时,还没有东河。yyy保山日报网

  东河的出现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1年)平定元朝在云南的残余势力、明正统六年到景泰五年(1441—1454年)王骥“三征麓川”的军民屯田制有着直接关系。yyy保山日报网

  大量的人口落户永昌,第一要务就是粮食和土地。但保山坝烟波缥缈,沼泽连绵,该如何辟土种田呢?经勘查,驻扎保山的明朝军队在坝子东南部的低洼处开凿了泄水的落水洞,然后又从北庙峡谷开河导水,引入此落水洞,也就是我们今天的辛街和汉庄交界处的大湾村鱼洞寺落水洞。这条横穿保山坝的河流就是我们的东河,鱼洞寺落水洞是东河的第一个落水洞。yyy保山日报网

  东河一经开成,就以母亲河的方式存在于老百姓对于丰收的希望中。也成为了屯田制得以实施的保证。yyy保山日报网

  鱼洞寺的落水洞能把东河的水吞进地下暗河,是保山坝的一大奇观。东河水流到辛街一带,部分沿石龙坪、西邑方向流去,部分在大湾村倏然一转掉进暗河。毕竟要从辛街流到丙麻,暗河在大山的腹中至少盘旋游转了十多二十公里。yyy保山日报网

  暗河到了丙麻,如游龙窜出,在阳光下滋养苍生大地。但到了秧田寨,东河再次跌入一个落水洞,这是东河的第二个落水洞。对于这个洞,老百姓常说,保山东河一漫边,丙麻落水洞就淹了半个了。yyy保山日报网

  1639年农历六月二至三日,徐霞客从大官庙到瓦渡、再到丙麻考察丙麻天生桥、落水洞。yyy保山日报网

  徐霞客徒步考察过的东河第二个落水洞——丙麻落水洞yyy保山日报网

  那时的徒步行走路线,与我们现在沿公路而行的线路差别极大,徐霞客从瓦渡顺毕家寨河走到天生桥上面的山顶,俯瞰脚底的峡谷,觉得有异象,果然,当他下到谷底,在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枯树下发现一个洞口,毕家寨河从树脚进洞,在地下盘旋千米,穿过一片麦草地,从另一个燕子飞旋的洞口流出,洞下的峡谷流水轰鸣。让人奇异的事就是过河不见桥,于是他通过自己的实地走访指出,这片麦草地就是一座天生桥——别看它表面风吹麦长,下面可是暗流涌动。yyy保山日报网

  从秧田寨流入落水洞的暗河,在落水洞东偏北近5公里的地方钻出大山,当地人称此地为“出水口”。东河水在“出水口”钻出山体后,顺着丙麻电站峡谷向东流淌五六公里,在丙麻电站果园场与天生桥下面由西向东流淌的毕家寨河汇合(汇合地点距离天生桥十公里左右)。在下阿旺寨的悬崖峭壁之下,东河水从丙麻的两个出水洞冲出来,流向枯柯河。两进两出,是为奇观。yyy保山日报网

  枯柯河到了卡斯、湾甸,就快到链子桥(遂通桥)了。链子桥以下是旧城,旧城对面就是永德。遂通桥是东河上唯一一座链子桥,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也是唯一存在的一座古桥。在施甸与永德交界处,遂通桥横跨东河之上。yyy保山日报网

  保山日报摄影师范南丹几年来一直在顺着东河的流向寻找徐霞客走过的路。这天,他在三县交界处把无人机升起来,在东河最后与怒江相遇那瞬间,盛大的景象出现了。东河像一个铺着十里红妆的新娘,等待怒江绕着“几”字形列队来迎——群山逶迤,江河汤汤,江中山在怒江环绕中屹立。这时,因为流过了柯街、卡斯、湾甸、旧城傣族乡镇,东河有了一个傣族名字——勐波罗河(“勐波罗”指代现在的旧城,原来叫勐波罗寨,意思是荷花盛开的地方)。此刻的勐波罗河颇为矜持,在临沧永德、龙陵勐糯、施甸旧城三县交界的龙潭寨,明明看见怒江了,但是见不着东河过去,因为它在一个斜坡上;从旧城过来看见东河了,却看不见怒江,因为怒江被江中山一个大悬崖遮住,悬崖一边是旧城。只有从谷歌地图上,才可以清晰看见怒江把江中山围在中间,继而接到了东河。yyy保山日报网

  东河横贯保山坝,把水域一分两半,老百姓把东河以东叫作东海子,东河以西叫作西海子。到明代中前期,湖面最长有近三十华里,宽一二十华里。明嘉靖年间杨升庵将其命名为青华海。yyy保山日报网

  再到清康熙年间,青华海演变为“在城东十里,广(宽)十余里”,但仍是保山外八景之一的“渔村晚钓”。yyy保山日报网

  治理后的保山东河yyy保山日报网

  民国年间,湖面再次收缩,但还是文人雅士们常来的地方,藕花深处,香风袭袭,渔影绰绰,他们乘舟穿过青华东海十里荷丛,隐藏在碧水云天之间吟诗下棋。yyy保山日报网

  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东河周边的打渔村、三家村、红花村、宋家屯、老鸦寨还是荷田连片,菱角深藏,打鱼摸虾的孩童满野疯跑。yyy保山日报网

  在诗人笔下,青华海空蒙潋滟,诗意沉浮,但东河泛滥的一面,诗人却没有提及。yyy保山日报网

  永德、昌宁、施甸三县交界的链子桥(遂通桥)yyy保山日报网

  东河全长183.5公里,发源于保山城东北部白鹤山东麓,出北庙峡谷在保山坝内流程25.3公里,河道蜿蜒曲折,或宽或窄,泄洪能力低,而且保山地势西高东低,东河承载着保山坝子和四周群山所有的雨水冲积,一遇大洪水,河床决堤,洪水如猛兽淹没庄稼和田舍。有民谣说:“家住东河岸,年年遭灾殃。”“七月家家愁,水淹上床头,堂屋鲤鱼跳,螺蛳爬房头。”yyy保山日报网

  为避水害,历代地方政府深知治理东河的重要性。从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起至民国时期,235年间,东河治理共有10次,均以疏浚、截弯、坚堤为主,对减轻洪涝灾害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却没有从根本上治理。yyy保山日报网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于1950—1951年发动群众对河堤进行了加固培修。1952年9月10日—14日,保山坝及周围四山连续下大雨,东河水暴涨,决堤23处,有53个村寨被淹,房屋倒塌,牲畜伤亡,受灾面积4万亩左右,重灾1.42万亩。1953—1954年,省、地、县政府和水利部门完成了东河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治标工程:采取由上而下,在中、下游重点切弯,疏河培堤,分洪疏浚,达到“上游蓄洪,中游排蓄兼顾,下游排涝”的目的。1957年全面进行河堤加固、河床清淤。1962年在东河上游建成蓄水量达4900万立方米的北庙水库,对洪水可进行一定程度的调节控制,东河肆虐泛滥的程度大为减轻。1971年,疏浚从河图至化美村,全长5公里的河道,历时60天。1973年截弯改直东河下游大湾的弯道,全长370米。yyy保山日报网

  但由于东河原治标工程防洪标准偏低,虽有北庙水库调蓄控制,每年涝灾面积仍在2万亩以上,一般洪涝积水10天左右才能排尽。根治东河已成为保山坝区人民的强烈愿望。yyy保山日报网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地、县委的直接领导下,保山地区水利局经过勘测设计,统筹规划,拟定东河根治方案、工程设计和施工细则。同年12月中旬开始施工,到1979年4月底,工程基本结束,接着又对东河支流进行整治,完善有关附属工程和配套工程,相继建成杜家、青华两座拦河机械闸和中大沟,使坝区防洪、灌溉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至1979年7月底,治河工程全部结束。yyy保山日报网

  曾经,东河两岸呈现的是“羡煞渔村无畔岸,茫茫杨柳蒹葭。雨余秋涨没汀沙。惊鸿投别渚,浴鸟坐流槎”的景致 。但在疏于管理的历史时期,它也有过因为受到雨污混排等原因而导致沿线村镇有所不堪的时候。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又一次开启东河治理,实施了“四水同收”工程,在中心城区对56条市政道路进行了雨污分流改造,另外实施了7条城市河流的控源截污工程,截取了700个生活污水排口。这些工程使中心城区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提升到了50.49%。yyy保山日报网

  随着大柱山调水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大柱山调水工程对稀释及改善东河水质起到了重要作用。大柱山已于2022年8月底实现抽水出洞,目前抽水能力达4万方/日,已累计向东河补水500余万方;二期水厂工程完成“三通一平”、取水泵房、变配电间主体和4公里给水管网建设,正在实施厂区挡墙等项目,预计2024年上半年建设完成。本报记者 刁丽俊\文 范南丹\图yyy保山日报网

2023年新增公益广告3-转曲-13.jpgyyy保山日报网

森林.jpgyyy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yyy保山日报网

  编审:杨冬燕yyy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