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要闻

杨升庵题板桥北津桥联赏析

发布时间: 2024-03-18 08:36:08

来源:保山日报   

 hhh保山日报网

  民国时期的板桥北津桥hhh保山日报网

  □ 杨永明hhh保山日报网

  烟火万家人两岸hhh保山日报网

  春江一曲柳千条hhh保山日报网

  板桥街因位于府城北属拱卫之所,故又叫青龙街,因为这里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商业手工业发达,人烟稠密,商贾云集,有“保山第一乡市”之称。此联是杨升庵过北津桥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所题书。hhh保山日报网

  杨升庵(公元1488—1559年),明代四川新都人,名慎,字用修,号升庵。于正德六年(1511年)殿试第一,被朝廷录封为“状元”,授翰林院修撰。hhh保山日报网

  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七月,36岁的杨慎因“议大礼”案被明世宗两次“廷杖”,死面复生,被“永远充军”保山(永昌),72岁逝世。从此,这位七岁能文,十三岁能诗,二十四岁状元及第的翰林修撰,怅然踏入了保山这一方哀牢故国的“烟瘴”之地,开始了他的流放生涯。当时,升庵挚友张含之父右侍郎张志淳已告老还乡,他对这位“才情盖世”(王世贞语)的侄辈“仗义死节”的气概十分赞赏,并求得知府严时泰的理解和同情,使杨升庵破例地获得了“与军校同饮同游”的优厚待遇。hhh保山日报网

  从此,大明朝堂少了位“多嘴多舌”的傲世狂才,滇南深处则幸运地拥有了一位光照千秋的文化客星,怒水沧江为之一亮。hhh保山日报网

  在永昌期间,足迹遍及云南,醉心永昌的山山水水,著述达400余种,诗3000多首,《四库全书·总目》记载:“赅博渊通,究在明人诸家之上”。成为了一代文坛巨星、学界通才,杨升庵到永昌以来,肆力于笔墨,穷愁著书,涉猎广博,卷帙浩繁,极大丰富了中华民族尤其是边省边地的文化宝库。其中与挚友张含的酬唱亦占一席并传佳话。hhh保山日报网

  相传,嘉靖年间,又是一年春好时,张含邀约杨升庵一同去光尊寺一游,到了板桥的北津桥,看着春天的北津桥两岸的景色,清澈的河水、千柳发出嫩绿的枝芽随风轻柔地飘动着,婀娜弄姿,依依多情,想起了在新都老家苦苦等待着自己的夫人黄峨,已是多年未见了,心里一片惆怅,此时想起了唐代刘禹锡《杨柳枝》中“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的诗句,正符合自己现在的心情,到了光尊寺,他挥笔写下此联,以解自己思愁苦闷的心情,从此这一联在永昌就流传开来,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成了名联。hhh保山日报网

  光绪元年(1875年)板桥街巨富赵端出资并倡导彻底改建北津桥,桥建好后,就把这联制作成木刻联,悬挂在桥的南端,1938年修建滇缅公路时,花桥被拆毁,此联消失不见了。hhh保山日报网

  上联大意:两岸上万人家的炊烟袅袅升起十分繁盛。下联大意:春天的北津河两岸杨柳数千条。此联对仗工整,句式严整,作者借景抒情,有感而发,表面上是上联写板桥青龙街的繁荣景象;下联是集唐代刘禹锡《杨柳枝》中“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的诗,描绘两岸烟柳景观。实际上引申表达杨升庵对夫人黄峨的思念之情,排遣自己苦闷的心情。hhh保山日报网

  可惜的是1937年修滇缅公路时南北两端桥亭被拆毁时,消失不见。hhh保山日报网

2023年新增公益广告3-转曲-13.jpg
hhh保山日报网

森林.jpghhh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hhh保山日报网

  编审:杨冬燕hhh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