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要闻

道人山花事

发布时间: 2024-04-21 11:13:23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ggX保山日报网

 ggX保山日报网

  ggX保山日报网

 ggX保山日报网

  ggX保山日报网

 ggX保山日报网

  ggX保山日报网

 ggX保山日报网

  □ 刁丽俊ggX保山日报网

  云南的大山从不缺繁盛的花事,比如杜鹃。但在云南,写杜鹃是一件最不讨巧的事,因为无论在哪一个开满杜鹃的山谷,文字的灿烂永远抵达不了那锦绣花簇的深处,照片也永远捕捉不到那一树繁花里面藏着的心事。比如在高黎贡,从中海拔到高海拔,2000米,3000米,3700米,杜鹃从阔叶林、针叶林依次穿越到箭竹林,形态从顶天大树到灌木枝丛。有诗人形容大理苍山的高山杜鹃在劲风的驱逐下,像船舰一样驶向箭竹的海洋,这种景象在高黎贡山同样存在。我在高黎贡3700米—3900米的箭竹林里,架着相机搜寻对面山头的白尾梢虹雉,在山腰间盛开的杜鹃波涛汹涌地撞向箭竹林,箭竹林再波澜壮阔地反推,一座山就在这样“你进我退”中完成季节的更替。ggX保山日报网

  很多时候,因为想念,我的心会不自觉地沉浸在高黎贡雪风中的杜鹃丛里。前几天有朋友相约去道人山看杜鹃,说那里已开得倾国倾城。怎样一个倾国倾城?与高黎贡的瘦风劲骨有何不同?我来了兴趣。当然,如果仅仅是去看倾国倾城我还不一定动笔,关键是连续三年的春天,我们七八个文友一而再地去,在上海工作的一位文友也连续三年乘坐飞机回保山,只为看道人山的杜鹃。前年,是早了半个月,杜鹃并未开放;去年,是天气干旱,花苞还在沉睡就干枯在枝头,上海《文汇报》的舒老师同样坐着飞机从千里之外来到道人山,却只看了个寂寞。今年雨水好,时机合适,十万大山站满十万杜鹃,一次登顶,3658米,算是对得起三年的机票钱。ggX保山日报网

  道人山是碧罗雪山的一座山峰,也是保山境内第二高峰,仅次于高黎贡山大脑子峰。每年冬春,如果保山有极寒天气,道人山一定首先降雪,在某个位置眺望保山北部高山,可见一座雪山如得道仙家,白发皓首端坐云端,这就是道人山。而碧罗雪山又是横断山的主要山脉之一,东临澜沧江,西止怒江,自西藏唐古拉山分出。ggX保山日报网

  从保山城到道人山,前半段路很好走,一般的车可以开到瓦窑镇刺竹坪,上到林场必须四驱。去年三月文友李天鹤开着新买的比亚迪兴冲冲上了刺竹坪,继续爬坡不过2公里,车肚子就被乱石刮得咵咵响,每响一下,天鹤就说自己的肚子疼一下,又开了100米,我们看她不是肚子疼,是心疼,疼得让脸揪成了一颗歪枣,就集体下车,让车摆在了林子边。我们迈开双腿走路,十几公里呀,从上午10点走到中午1点,在护林站吃了饭就已下午两点,带着损耗了一半的脚力爬到苤菜基地,5点已经过了,因为杜鹃树上的花苞大都已经死去,我们潦草地下了山。ggX保山日报网

  今年有备,把车放在上河湾,租了一辆五菱宏光轻松地上到道人山林区,只是租车费挺贵,约10公里路300元。还没进大门,几株十几米高的杜鹃就展开架势与春天斗武。ggX保山日报网

  我们进林区院子,习惯性地往厨房走,把手机放在窗台上找信号,这个位置很奇特,偌大一个林区只有这个巴掌大的窗台有微弱信号,十几个手机并排躺着,捕捉从山间槽子里飘来的信号,场面蔚为壮观。这个位置海拔2600米,进山道路艰难,林区多年没有基站,手机不能刷,电视不能看,七八名护林员巡山归来,晚上只有在火塘边闲聊,神仙鬼怪、家长里短都说完了,便各自睡去。ggX保山日报网

  手机放在窗台,就像完成一个仪式,家里有什么事就发个信息来,这个信息就像一粒长着眼睛的尘埃,一旦发现信号就飞过去跟着来到窗台,手机的主人再把回复粘贴在风里带下去。ggX保山日报网

  护林员兼厨师茶芹芳做得一手好菜,白花木瓜炖鸡,火腿,腌蕨菜,蜂儿拌水腌菜,都是自给自足的山珍。ggX保山日报网

  吃完饭出了林区院子就是杜鹃的宫殿。形容为倾国倾城也不为过,红的白的粉的紫的各种杜鹃从2000多米的山坡一直站到3100多米,远看花团锦簇,近看浓淡相宜。她们不知何时在这里落籍,也许是一阵风吹来的一粒种子,也许是仙家的一口气落下的灵感,总之她们为这片山岗留下了几百年的花开花落。ggX保山日报网

  我们此刻在数她们的年轮猜她们的年龄。数来数去,只能感叹几百岁的杜鹃比我们几十岁的还要骄傲自在。李白说,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贾岛又说,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昨晚,七、八位文友已在花下对饮至半夜,伴着清风细雨,想必众人的心意已传递至她们心里,而且连续三年去了又来,皆是不负所言。ggX保山日报网

  林区站长李光龙自诩是一位护花使者,他从宝盖山林场调来五年,道人山的万株杜鹃每一棵都登记在他心里和本子里。他说,道人山27000亩森林,杜鹃集中连片地这样茂盛生长实属罕见,她们就像一个大家族亲密无间地相互照看扶持,风雨相携地发展壮大。作为护林员,能够每年守候一次花期,是职业生涯的幸运。别人需要跨越千山才能抵达,他们只需守候就可与杜鹃同在。所以来自刺竹坪、大平坦的七名护林员,辛茂国,何建祥,李光龙,何淑祥,尹可爱,茶芹芳等,最多的要管护7000多亩,最少的也要管1700亩。每年6月1日前的防火期,早出晚归巡山护林乐在其中。只要杜鹃家族安然无恙待在领地,他们虽苦犹荣。ggX保山日报网

  我和同伴在李站长的带领下爬上3100米的山脊,这个海拔又是一番天地,寒风呼啸,帽子一次次被吹飞,杜鹃变成了另一个耐寒品种,花瓣和叶片似乎都被吹小了不少。站在山脊线,以脊为界,东边是云龙,西边是漕涧。东边直线3公里可见澜沧江,江边是瓦窑镇麦桩村坡脚小组,江对面则是永平县。站在山脊眺望东边苍茫群山,依次是麦桩村油房小组、后山小组、上麦桩、下麦桩、马鞍山,每个村子皆挂在悬崖上,白云飘带一样缠绕着进村的路,我在恍惚,那么遥远的藏在云间的村子该怎么去呢?ggX保山日报网

  我们又往高处上去了100米,整个荒草浩荡的山坡已不见了树木,只有一株杜鹃孤独地站在风中,狂风已把她的身体吹得歪斜,不知道她在等谁,地老天荒的样子让我感动,尽管我的嘴唇都被吹得木木的说话不利索,手指也不灵活了,还是忍着寒冷给她拍照,感叹她活着的不容易。ggX保山日报网

  从这个地方开始,是道人山著名的野苤菜的天堂。在保山,只要是瓦窑人开的饭馆,总少不了一盘油炸鸡枞拌野苤菜,碧绿酸爽,满口生津,几乎成了瓦窑人的招牌。而在它们生长的道人山,除了高黎贡的竹节菜,也许没有一种可以称作“菜”的植物可以旁若无人地长在这么高寒的地方,从脚底下把视线一直往上移,乌云和迷雾之下的广阔草地,整整7000亩,枯草劲舞,苤菜芽还在草根里孕育。ggX保山日报网

  等到7月下旬,有一个叫杨学银的人,会带着五六十个村民,从刺竹坪上来安营扎寨,开始40多天的野苤菜采摘。杨学银包吃住,工钱按斤算,采一斤一块五角,手脚麻利的一天可采百余斤,据说采摘期间三天一头猪,杨学银的伙食费要花90多万元。那段时间正是雨季,从3100米到3200米的山坡上,云雾弥漫,5米之外找人要靠吼,掐得出水的鲜嫩苤菜花在风中被见不到面的手指采进竹篮,而紫色花簇的苤菜花已是“昨日黄花”,只能看不能吃了。ggX保山日报网

  遥想山上的野苤菜在雨中噌噌地长,山下的年轻男女的小心思也噌噌地长,于是在某一年的农历六月二十五,当地群众发明了“苤菜会”,这天他们成群结队自发上山,一边对山歌,一边采苤菜,小伙子唱“月亮出来月亮清,阿妹唱歌好声音,喝得阿哥心头痒,踢破脚趾赶来听”,小姑娘回应“送郎送到十里坡,再送十里不嫌多,有心相送一百里,又怕别人笑话我”。十几米外,另一个小伙子又对着喜欢的姑娘唱道:“山对山来岩对岩,小河隔着过不来,哥端石头妹兜土,小桥造起走过来。与妹相会溪水边,溪水清清映蓝天,叫声阿妹过来看,一对鸳鸯在里边……”ggX保山日报网

  眼水好的小伙子趁机把自己采的野苤菜偷偷放进喜欢的女孩子的篮子里,借一把苤菜花追到了心爱的姑娘。ggX保山日报网

  到9月上旬,采摘基本结束,杨学银大概要采收苤菜花7万至8万斤。除去工钱、伙食、承包费等,他微赚10万元左右。新鲜的拿下山大概要卖20元一斤;边采摘边腌制,两斤、三斤或五斤一罐,则要卖80元至200元不等。杨学银从事这项工作已经20年,而且每年情绪饱满地奔赴道人山,这种与道人山的生存依附关系,似乎就像四季轮回那么自然,时间一到,约定就到了。据说20多年前,道人山基本处于自由放牧状态,牛羊踩踏加上肆意采挖,野苤菜已濒临灭绝。野苤菜可是个怪东西,它能忍受3100米海拔大雪的覆盖,却不能接受牛羊马粪的污染。只要牛羊的粪便接触到它的根部,它很快就死了。所以过度放牧使它在20世纪90年代几乎绝迹。ggX保山日报网

  疾风劲草中的野苤菜最初是怎么出现的?当然要有一个疾风劲草中的人物出现才合乎这座山的性格。那就是老道人。传说老道人在3658米的清风顶修仙,有一天估计自己要得道升仙了,就离开了道人山,快过澜沧江的时候,徒弟呼唤,师傅,你走了我吃什么呀?道人随手抓了一把沙子撒上山,漫山遍野马上长满了野苤菜。ggX保山日报网

  那这个道人是谁呢?传说与永历帝有关。1660年,永历帝被吴三桂追击,率残军往缅甸方向西逃。怒江西岸,大将李定国与吴三桂激战高黎贡磨盘山,大败,随员大臣杨荣孤身北逃,行至澜沧江畔,见一座雄奇的山峰兀然矗立,浮云叠雾,气势非凡,遂入青峰顶为道,道号海轩。道人山森林茂盛,还盛产药材,天麻、黄连、茯苓等。海轩居于清风顶,也常下来采药,送予当地百姓,百姓感恩,在他死后,当地人将这座山改名为道人山。当年用粗石砌成的简陋坟墓至今尚在。ggX保山日报网

  当然这个传说比较实在,有名有姓有事件,只是对于传说,人们宁愿相信它的虚无与神秘,才更显仙气与空灵。清风顶是存在的,石屋也是存在的,来无影去无踪的海轩道人却是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试想,谁能在冰雹、雨雪、寒风中坚守一晚或者一小时?恐怕只有海轩道人一人。ggX保山日报网

  到达3300米的苤菜基地,大雨突至,我们打算去杨学银建盖的厨房烤火取暖,才进院子,魏亲君一步就从竹篾笆里跳出来,大声叫着,终于见到人了!原来他没有跟天鹤他们上顶,一个人在这里烤火两个半小时,寂寞无聊,还有点恐惧,出去转了几圈,喊了几声,觉得一座山就是他一个人,所以见到我们倍觉亲切。ggX保山日报网

  眺望云雾深处的山顶,我们猜想天鹤他们已在3658米的山顶凌乱。ggX保山日报网

  清风顶我上去过几次,海轩的石头房子也许是很少照到阳光,石墙上布满了青绿的苔藓。据说这间孤独的石屋是海轩用化缘的钱请大理石匠从瓦窑大河搬运石头建盖的。支撑石屋的两根石柱刻着副对联:“想当年匹马单刀是何人忠心义胆,看仙境神威圣相正对着绿水青山。”这副对联,也许是后人对海轩前后两种人生的感慨吧。村里人说,道人山除了海轩,后来又有两位道士在这里修行,一个是王道人,一个是彭道人。王道人常以道人山竹子为材料编织簸箕挑到山下卖,偶尔也到附近村子化缘。之后的彭道人是四川籍人,靠箍桶为生。传说他行踪神秘,后不知所踪。ggX保山日报网

  传说中的道人离我们都很远,听听就罢了。我们这些俗世之人,能在花开之时赴一个约,看到杜鹃花,苤菜花,就觉得很满足了。ggX保山日报网

  ggX保山日报网

8821dcbd7bec0a46058e396fc5abac6.jpg

 ggX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ggX保山日报网

  编审:杨冬燕ggX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