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昌宁

昌宁县 打通招才引智“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 2024-04-26 10:27:32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党管人才,人才基础不断夯实。2023年,昌宁县召开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2次,研究部署和听取人才工作汇报2次。强化人才制度保障工作,13名县级领导全覆盖联系服务县域内47名高层次人才,开展驻地村(社区)干部走访联系高层次人才活动1轮,县委主要领导带队回访陈宗懋院士等专家,打通联系服务人才“最后一公里”。结合县情,出台《昌宁县事业单位引进人才编制管理办法(试行)》。充分发挥事业编制招才、引才和留才的“蓄水池”功能,筹建人才住房62套,解决事业人员受岗位设置限制未聘高级人才8人,审核推荐高级职称评审428人。大力总结宣传全县人才工作特点亮点、经验做法和各条战线涌现出的优秀人才及先进事迹,营造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全国人大代表李志娟被评为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县林草局禹朝文被评为全国第三批“最美林草科技推广员”,县农业局木强、杨永红被评为云南省粮食暨重要农产品先进工作者,昌宁产业园区云南通威公司总经理杜炳胜获第二届“兴保人才奖”荣誉,并入选2023年度“兴保英才培养计划”产业领军人才专项。aaa保山日报网

  引育结合,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紧扣急需引才“补短板”,招录公务员36名,回引优秀党政人才11名。在教育、卫生、农业农村等领域招聘事业人员104名,回引技术人才16名,安置免费医学生、公费师范生、“三支一扶”人员、服务期满全科医生等57名。合作共建用才“强弱项”,新成立专家工作站15个,在全市获批的4个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中昌宁获批2个,昌宁首个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揭牌落地,14名闵行区专家人才对口支援昌宁教育卫生事业,在人才培养、技术支持、产业帮扶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建。创新机制育才,实施1名外来人才联系帮带1名本土人才,并共同联系帮带1名后备人才的“1+1+1”帮带培养机制,36对帮带对子工作成效显著。其中,由闵行区外来医师结成的6对帮带对子,开展了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等新技术新项目,带教手术860余台,目前所带本土人才和后备人才已能熟练掌握相关技术并开展手术。总投资2500万元的公共实训基地项目落地昌宁,打造“产教融合”农村实用人才实训基地26个,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534人次,培训农村劳动力11095人次,新增高级工8人、技师和高级技师12人。深化“校企合作”,云南通威公司与东北大学在科研、人才培养等领域签署校企战略协议,并在昌宁县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了“通威技工班”,实现“订单式”培养输送人才。aaa保山日报网

  才尽其用,人才作用不断显现。支持各领域人才创新发展,为208户企业降费减免595.1万元,发放稳岗补贴94.2万元、创业担保贷款9077.5万元。全社会规模企业研发费用9.8亿元,位居全市第一。深化拓展“专班培养人才、人才推动发展”人才培养使用格局,“昌宁红茶产才融合示范项目”进入省级评审环节,“昌宁红茶”品牌价值以85.69亿元位居全国第四、云南第一。实施“昌宁籍在外人才回报家乡”行动,西南林业大学竹藤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辉朝茂等在外人才回报家乡。积极与西南林业大学专家团队合作开发了甜龙竹资源,培育出了“国家级良种‘云甜1号’”,昌宁获“中国甜笋之乡”殊荣。健全“双招双引”融合互动机制,成立重庆、北京“招才引智”联络站,成功引进昌宁多功能综合光伏新型材料制造等项目8个,协议金额28.42亿元。开展新一轮“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持续实施“高层次人才挂联帮扶”工程,将全县各领域119名人才和41名高层次人才下派到各村(社区)、乡镇学校和基层卫生院开展对口帮扶,发挥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目前,开展帮扶376人次,解决群众困难问题293件次,受益群众达8000余人。昌 组aaa保山日报网

IMG20240226094056.jpg

  责编:刘自明aaa保山日报网

  编审:杨冬燕aaa保山日报网